7月24日,A股三大指数高歌猛进,上证指数站上3600点,"反内卷""海南封关"等题材股火爆涨停。
但就在散户狂欢时,一批大股东默契地按下了减持键。
截至7月24日,本月A股发布减持公告的公司已达366家,累计公告680份减持计划。
仅7月22日一天,就有15家公司股东集中抛售,广联达、运机集团等热门股赫然在列。
芯片转型龙头闻泰科技:格力电器为何"割肉"离场?
闻泰科技曾是资本宠儿,2021年股价高达171元,转型半导体被寄予厚望。
但7月24日晚间公告显示,持股4年的格力电器突然出手:拟减持1244.58万股,套现约4.54亿元。
意外的是,格力的一致行动人珠海融林同步减持,合计抛售公司2%股份。
反常的是,闻泰科技股价已从高点暴跌80%,目前仅36元。
格力浮盈缩水超百亿,却选择在低位"割肉"。
深层原因指向闻泰业绩暴雷: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亏损1.3亿元,半导体业务利润同比下滑22.4%。
同时,格力自身正砸百亿投建碳化硅芯片工厂,战略重心转向自主造芯。
3倍医药牛股永安药业:实控人刚被立案就套现5473万
另一家引发市场哗然的是永安药业。
这家牛磺酸龙头年内股价暴涨3倍,但7月24日公告披露: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拟减持0.91%股份,按当日收盘价估算套现5473万元。
减持股份来自IPO前持股,成本几乎可忽略不计。
讽刺的是,公司基本面早已变脸: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预降92%-95%,主营产品牛磺酸价格跌至成本线。
更关键的是,5月公司实控人陈勇因涉嫌行贿被立案留置,治理风险未解。
股东却趁股价仍在高位加速套现。
消费白马贝泰妮:286元跌到36元,创投仍清仓式撤退
护肤品牌薇诺娜的母公司贝泰妮,曾是消费赛道明星股。
2021年上市时股价冲上286元,如今只剩36元零头。
即便如此,早期创投机构红杉聚业仍在坚决减持:解禁后已连续抛售一年,目前仍持股11.6%,足够再减两年。
消费板块已成减持重灾区。
明月镜片实控人7月减持1.99%,套现1.2亿元;华森制药控股股东同期减持2%,套现近亿元。
行业共性凸显:新消费品牌增长乏力,早期资本解禁后急于落袋。
减持潮的三大隐秘逻辑
股东套现理由清一色标注"个人资金需求",但数据暴露更残酷真相:
业绩变脸先跑路:网达软件2023年上市首亏,股东冯达立刻减持1%;远望谷连续两期扣非净利润为负,实控人徐玉锁年内套现16.2亿元。
暴涨后精准收割:高争民爆借1.2万亿雅江水电工程利好连拉4涨停,控股股东却在第三个涨停日减持12.8万股,套现658万元。
当时公司市盈率已达100倍。
规则漏洞钻空子:拉卡拉大股东联想控股两年套现9.9亿,创始人弟弟孙浩然直接清仓。
而公司净利润已从2023年起连续腰斩。
一天66家跌停! 减持潮的连锁反应
7月17日,A股超3500只个股上涨,但仍有66家跌停。
减持压力成重要推手:祥鑫科技控股股东陈荣夫妇减持796万股,当日股价大跌7%;五方光电股东罗菲减持2%,公司股价月内跌去22%。
产业资本与北向资金激烈博弈:7月北向资金净流入304亿,但同期产业资本减持规模超200亿。
流动性抽血效应在小盘股尤其明显:姚记科技减持公告后单日成交额骤降40%,股价跌穿60日均线。
三类"高危雷区"名单
解禁洪峰股:绿通科技7月限售股解禁占比达37%,当月股价跌30%;
业绩暴雷股:闻泰科技上半年预亏,股东减持后股价创年内新低;
实控人风险股:永安药业实控人被立案后,机构持股比例骤降15%。
监管层已出手整治:5月中核钛白实控人因违规减持被罚2.35亿,北交所对汪小清等违规者采取"责令购回+上缴价差"措施。
但合规减持闸门仍敞开:只要满足"股价未破发""三年分红达净利润30%"等条件,大股东就可通过"大宗交易+集中竞价"三个月内减持3%。
附:7月24日部分减持公司名单
闻泰科技:格力电器减持1244万股,套现4.54亿
永安药业: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减持0.91%,套现5473万
贝泰妮:红杉聚业持股降至11.6%,持续减持中
姚记科技:股东拟减持不超过1.99%
五方光电:股东罗菲减持2%,已完成
祥鑫科技:控股股东减持796万股,套现3亿
广联达:7月22日公告股东减持计划
运机集团:同日公告减持
(完整366家名单可查看同花顺问财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