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印度外长为了选票不择手段,连开国总理都敢骂,最后反而害了自己

印度外长为了选票不择手段,连开国总理都敢骂,最后反而害了自己

发布日期:2025-08-20 03:50 点击次数:76

创作声明:本故事虚构成份,请理性阅读;文中涉及人物情感表达和心理活动为合理推演,基于史实基础;如有表达的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理解,请理性阅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与本文并无关联,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特此说明!谢谢!

苏杰生拿着话筒,当着几十个记者的面,公开批评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的对华政策。

说尼赫鲁当年太软弱,让印度在中国面前吃了大亏。

台下的人都懵了,这可是开国元勋啊,哪有外长敢这么说话的?

苏杰生还不满足,连着几个月都在不同场合翻这个旧账。

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一顿操作下来,倒霉的竟然是他自己。

01

2024年1月8日,新德里一个酒店会议厅里,印度外长苏杰生举办新书发布会。

台下坐着几十个记者,都以为就是个普通的新书宣传。谁知道苏杰生一开口,所有人都愣了。

他开始数落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的对华政策,说尼赫鲁当年在面对中国时,应该更"婆罗多"一点。这个"婆罗多"是古印度的称呼,意思就是更强硬一些。

台下记者面面相觑。尼赫鲁可是印度开国元勋,地位相当于国父。哪有外长敢这么说话的?

苏杰生却越说越来劲。他指责尼赫鲁当年支持中国获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让印度至今还得在外面排队等着。

这话一出,印度各大媒体都炸锅了。几十年来头一回有高官敢这么说尼赫鲁。

02

苏杰生这一炮还没消停,3个月后又来了更猛的。

2024年4月,在另一次公开活动上,苏杰生再次把矛头对准尼赫鲁。这回他说得更直接,声称尼赫鲁当年曾经说过,在亚洲发展中要让中国第一,印度第二。

苏杰生在台上义愤填膺地表示,目前印度遵循的是印度第一政策,可尼赫鲁当年竟然说要让中国排第一。

他还指责尼赫鲁没有听取当时内政部长的意见,导致中国在冲突中占据上风。苏杰生暗示,要是当年听了内政部长的话,中印边境就不会有这么多问题。

台下记者们这回真听懵了。按苏杰生这个说法,印度今天的问题都是70年前尼赫鲁造成的。

03

事情的真相确实没那么简单。

尼赫鲁在1947年至1964年担任印度总理,期间确实制定了对华政策。但要说他当年的政策有问题,这话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当时周总理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4年4月29日,这五项原则正式写入《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以条约形式出现在国际文件中。

同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尼赫鲁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被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广泛接受。

尼赫鲁还是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55年万隆会议上,他和周恩来、埃及总统纳赛尔等人一起,确立了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基础。

04

苏杰生批评的那个印度第二中国第一,其实是断章取义。

当年的背景是这样的:1950年代初,新中国刚成立,印度刚独立。两个新兴的亚洲大国都面临西方国家的压力。

尼赫鲁当时确实说过类似的话,但不是苏杰生理解的那个意思。尼赫鲁的意思是,在亚洲的发展进程中,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自然会发挥重要作用,印度应该与中国合作,而不是对抗。

这种表态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是非常有远见的。西方国家正在冷战,亚洲国家如果也跟着搞对抗,只会便宜了西方。

尼赫鲁的政策目标很明确:保持印度的独立自主,不卷入大国争斗,专心发展经济和社会。

至于苏杰生说的支持中国获得联合国席位,也是有背景的。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还没有获得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台湾当局占着中国在联合国的位置。尼赫鲁支持的是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符合国际法原则。

05

苏杰生越批越起劲,到了夏天,他又找了个新角度。

他开始指责尼赫鲁受到意识形态影响,认为中印两国在对抗西方这件事上有共同利益,为此牺牲了印度的国家利益。

苏杰生这番话,明显是在迎合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莫迪上台后,印度开始全面向美国靠拢,加入了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在南海问题上配合美国对中国施压。

这和尼赫鲁当年的不结盟政策形成鲜明对比。按苏杰生的逻辑,尼赫鲁当年就应该选边站队,跟美国结盟对抗中国。

但问题来了,如果当年印度真的这么干,结果会怎么样?

印度在1950年代的实力远不如中国。当时中国刚打完朝鲜战争,军事实力得到国际认可。印度要是跟中国硬碰硬,吃亏的肯定是自己。

而且,印度当时刚独立,内部问题一大堆。种姓制度、宗教冲突、经济落后,哪有精力去搞国际对抗?

06

苏杰生的连续炮轰,在印度国内引起了激烈争论。

国大党的领导人当然不干了。他们指出,苏杰生这是在为莫迪政府的外交失误找替罪羊。中印边境问题确实存在,但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70年前的尼赫鲁身上。

一些印度学者也站出来为尼赫鲁辩护。他们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尼赫鲁当年的外交成就不容否定。

但苏杰生显然不打算停手。他的批评越来越具体,甚至开始质疑尼赫鲁的动机。代表团。当时周总理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4年4月29日,这五项原则正式写入《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以条约形式出现在国际文件中。

同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尼赫鲁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被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广泛接受。

尼赫鲁还是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55年万隆会议上,他和周恩来、埃及总统纳赛尔等人一起,确立了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基础。

04

苏杰生批评的那个"印度第二,中国第一",其实是断章取义。

当年的背景是这样的:1950年代初,新中国刚成立,印度刚独立。两个新兴的亚洲大国都面临西方国家的压力。

尼赫鲁当时确实说过类似的话,但不是苏杰生理解的那个意思。尼赫鲁的意思是,在亚洲的发展进程中,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自然会发挥重要作用,印度应该与中国合作,而不是对抗。

这种表态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是非常有远见的。西方国家正在冷战,亚洲国家如果也跟着搞对抗,只会便宜了西方。

尼赫鲁的政策目标很明确:保持印度的独立自主,不卷入大国争斗,专心发展经济和社会。

至于苏杰生说的"支持中国入常",也是有历史背景的。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还没有获得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台湾当局占着中国在联合国的位置。尼赫鲁支持的是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符合国际法原则。

05

苏杰生越批越起劲,到了夏天,他又找了个新角度。

他开始指责尼赫鲁受到意识形态影响,认为中印两国在对抗西方这件事上有共同利益,为此牺牲了印度的国家利益。

苏杰生这番话,明显是在迎合当前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莫迪上台后,印度开始全面向美国靠拢,加入了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在南海问题上配合美国对中国施压。

这和尼赫鲁当年的不结盟政策形成鲜明对比。按苏杰生的逻辑,尼赫鲁当年就应该选边站队,跟美国结盟对抗中国。

但问题来了,如果当年印度真的这么干,结果会怎么样?

印度在1950年代的实力远不如中国。当时中国刚打完朝鲜战争,军事实力得到国际认可。印度要是跟中国硬碰硬,吃亏的肯定是自己。

而且,印度当时刚独立,内部问题一大堆。种姓制度、宗教冲突、经济落后,哪有精力去搞国际对抗?

06

苏杰生的连续炮轰,在印度国内引起了激烈争论。

国大党的领导人当然不干了。他们指出,苏杰生这是在为莫迪政府的外交失误找替罪羊。中印边境问题确实存在,但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70年前的尼赫鲁身上。

一些印度学者也站出来为尼赫鲁辩护。他们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尼赫鲁当年的外交成就不容否定。

但苏杰生显然不打算停手。他的批评越来越具体,甚至开始质疑尼赫鲁的动机。

有印度媒体开始怀疑,苏杰生是不是在为某个更大的政治目标铺路。毕竟,2024年是印度大选年,莫迪需要转移国内注意力。

果然,苏杰生的真实动机逐渐浮出水面。

原来,他的连续炮轰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莫迪政府精心策划的政治策略。目标很简单:为2024年大选造势,打压反对党国大党。

尼赫鲁是国大党的精神领袖,否定尼赫鲁就等于否定国大党的历史合法性。苏杰生通过批评尼赫鲁的对华政策,暗示国大党对中国太软弱,不够爱国。

同时,把中印边境问题的责任推给尼赫鲁,可以为莫迪政府在边境问题上的表现不佳开脱。反正问题是70年前造成的,不关现政府的事。

这招"一石二鸟"的计策,看起来很聪明。煽动民族情绪,转移国内矛盾,打击政治对手,为自己加分。

07

首先,否定尼赫鲁等于否定了印度在国际社会的重要基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让印度在发展中国家中享有威望,不结盟运动让印度成为第三世界的领袖。没有这些成就,印度在国际上就是个普通发展中国家,凭啥要求别人听你的?

更要命的是,苏杰生的民族主义煽动,直接搞坏了印度的周边外交。

2024年,马尔代夫新总统穆伊祖上台后,直接要求印度军队撤出马尔代夫。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马尔代夫一直被视为印度的势力范围。

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尼泊尔也开始与中国走得更近。这些国家受够了印度长期以来的老大哥作风,开始寻求新的合作伙伴。

08

最让苏杰生意外的是,连印度国内的反应都不像预期的那样。

虽然一部分民族主义者支持他的观点,但更多人开始质疑这种做法。否定自己的开国元勋,在哪个国家都是危险的事情。

一些退休的外交官公开批评苏杰生,说外交政策需要连续性,不能因为政党轮替就全盘否定前任的成就。

印度的一些盟友也感到困惑。美国虽然希望印度在对华政策上更强硬,但也不希望印度变成一个完全不可预测的国家。

连莫迪本人都开始感到压力。2024年大选结果显示,人民党虽然仍是第一大党,但得票率明显下降,不得不与其他政党联合组阁。

这说明印度选民对莫迪政府的表现并不完全满意,苏杰生的炒作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09

更糟糕的是,苏杰生的批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印两国共同提出的重要外交理念,至今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些国际学者也指出,印度如果继续这种自我否定的做法,将损害自身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和影响力。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多次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性,印度作为提出国之一,却要否定这一成就,实在让人费解。

10

到了2024年底,苏杰生的炒作基本偃旗息鼓了。

不是他良心发现,而是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中印关系在10月份出现转机,两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喀山会晤,边境问题有了新的缓和迹象。

12月,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在北京举行,这是2019年以来的第一次。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专程访问北京,与中方特别代表王毅进行深入沟通。

这些积极变化让苏杰生的强硬表态显得格外尴尬。毕竟,真正的外交还是要靠谈判和合作,不是靠在媒体上逞口舌之快。

11

话说苏杰生为了政治利益,不惜否定开国元勋,结果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周边国家纷纷疏远印度,国内选民也不买账,连盟友都觉得印度不靠谱了。

苏杰生想通过批评尼赫鲁来为莫迪政府加分,结果却暴露了印度外交的浮躁和短视。

最后还是得坐下来跟中国谈判,这不正说明尼赫鲁当年选择对话合作的正确性吗?

史实来源:根据《环球时报》、观察者网等媒体报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方网站的资料整理,文中时间、地点、人物均为真实,观点表达为基于史实的合理分析。

友情链接: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