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华为高管年薪六百万,美国身份曝光,携十三人窃密,结局令人振奋

华为高管年薪六百万,美国身份曝光,携十三人窃密,结局令人振奋

发布日期:2025-08-20 15:08 点击次数:56

终于做出了裁决!

两年过去了,7月28日,震动整个科技界的华为芯片窃密案终于揭晓了确切的结果。

这14个技术“内鬼”没有逃掉一个,全部被关进了监狱!

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案件的主谋居然是个年收入六百万的技术总监。

随着案情逐渐明朗,他的美国公民身份也被查出,果然不一般……

“技术大牛”的双面人生

提到张琨这个名字,乍一听在WiFi技术圈里可是响当当的,大家都知道。

他可是北大的骄子,还是中科院的硕士高手,又获得了美国双硕士的学位,真是不得了的背景。

他一毕业就去了高通,工作过程中,还拿到了最佳技术奖啥的,荣誉满满。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张琨都算得上是个实打实的技术高手。

所以,2011年一回国,他就马上接到华为的邀请,加入了华为海思的团队。

谁能想到,这位技术高手早就已经不是中国人了呢。

在美国那几年,他已经悄悄拿到了美国护照,变成了地地道道的美国公民。

不过他回国的时候没提这事,华为那会儿也没放在心上。

毕竟,优秀的人才挺稀缺的,国籍啥的不是最关键的,最主要的是能为公司带来价值。

其实华为对他的待遇挺不错的,不光职级升到21级,还拿到超过600万的年薪。

华为投入了九个亿研发的宝贝,WiFi6和WiFi7的完整技术,全部都掌握在张琨手上。

按照常理,华为这么大方,本该大家齐心协力,可张琨在美国制裁华为的时刻,却心存歪念头。

到了2020年底,美国对华为动手了,接连出台了不少限制措施。

海思的日子确实挺难熬,自家搞研发变成了唯一的办法。

遇到这样的事,张琨深知自主研发的难处,时间一长,投入不少钱,风险也挺高。

自己已经掌握了那套成熟的技术,为什么还要折腾着自己去闹“苦”呢?

要是把这些年在华为积累的技术资料都“搬”出去自己来操作,不就是轻轻松松赚个盆满钵满嘛?

“蚂蚁搬家”式窃密

一说就动手,张琨立刻联系了手底下的刘某,还挑选了顾某、周某这些人选。

他们都是华为海思Wi-Fi芯片研发团队的骨干力量。

一旦确认了挖人的目标,张琨就抛出诱人的转岗条件:股权安排充足,薪资直接涨到原来的三倍。

看到这些好处,华为的技术骨干们果然被打动,答应跟着张琨一块跳槽走人。

就这样,2021年2月,张琨离开了华为,一个月后在南京注册了尊湃通讯。

还有一些人留在了华为,凭借自己的权限,协助张琨进行技术窃取。

因为担心直接复制文件会暴露身份,他们就用了一招“蚂蚁搬家”,偷偷把东西弄走。

有个人用手机对着电脑屏幕一张一张地拍照,把电路图给拍了下来。

有人拿着笔记本,把关键代码一行一行地抄写。

有人把文件分成不少小压缩包,用智能手表一点点地传出去。

最离谱的是,有人把华为的代码改头换面,假扮成开源项目上传到网上,再下载回来。

这出“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戏码,折腾了足足半年才算完。

华为花了不少钱,集结无数工程师的心血,研发出来的Wi-Fi 6芯片的秘密,就这么被盗走了。

掌握了技术之后,这帮人就开始一个接一个地从华为辞职走人。

为了避免被人认出,周某和顾某在尊湃公司工作的时候,都是用的假名字。

有了技术和帮手,下一步就是去赚钱。对张琨来说,这事儿没啥难的,他的简历实在太厉害了。

之前在高通、华为工作的经历,再加上是WiFi方面的专家,这些标签一一挂上去,马上就吸引了不少投资机构争着想合作。

到2021年5月,刚成立了三个月的公司,高榕资本就投了1个亿进去。

紧接着,小米、湖杉资本等一众知名投资机构也纷纷加入了跟投行列。

仅仅八个月时间,尊湃的估值就从五亿猛升到十亿。

到了2022年11月,尊湃顺利发布了第一款WiFi6芯片。

张琨跟外边大肆宣扬,自家研发的速度比华为快了整整30%。

真是好笑,他们一发布芯片,就马上把所有源头数据全删了,还给员工换了新手机,把公司里的电脑邮箱也都清理干净。

说的就是他们,做贼心虚,特别明显。

东窗事发

不过嘛,纸包不住火啊。这家才成立两年的公司,怎么可能这么快就研发出那么高端的芯片呢?

华为的人可不是吃素的,早就盯上了这只突然蹿出来的“黑马”了。

等尊湃芯片一出来,华为马上就下单购买,然后让技术大拿们把关分析了一番。

搞了个结果,真是吓一跳,40个核心技术点,雷同度竟然高达90%。

更逗的是,有些代码里面,连华为内部的标记都懒得删干净。

这不光是借鉴啦,简直就是明摆着抄的嘛。华为立马报警,开始走法律程序了。

就在2023年4月19日,尊湃芯片快要进入量产阶段的时候,上海和江苏警方联合作案,动手了。

警察突然闯进尊湃的办公室,现场查扣了7台服务器,公司的账户上那9965万元也被冻结了。

公司里14个核心成员都没跑,全部都被抓了个一干二净。

经过两年的调查取证,到了今年的7月28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终于做出了判决。

主犯张琨被判了6年有期徒刑,还罚了300万元,出狱以后五年之内不得涉足芯片行业。

另外13个人里,最低判了一年,最高判了五年,总共罚了1350万元。

尊湃公司被强制拆伙,所有的技术资料都给销毁了。

这个判决真叫人拍手称快,投资机构的反应也是一脸懵,投入的钱一下子都打了水漂。

但为了摆脱责任,它们还是发布声明,声称自己只做财务投资,不管公司运营的事。

但是网友们可不领情,一个个都在质问这些大公司到底在尽职调查上做了些什么。

挺有意思的,案件一曝光,美国高通公司就突然把上海的WiFi7研发中心给解散了,还在国内外都紧急申报了两项相关的专利。

因为时间凑得挺巧的,有人怀疑,张琨不光是偷了华为的技术,可能还和前东家高通有点私下联系啥的。

再者,这件事也给整个科技圈敲了一记警钟。

现在华为的芯片上面不再写那些关键参数了,内部的资料都加了水印,而且员工的每一次操作都被跟踪记录着。

其他企业也都在不断加强保密制度,竞业协议签得更严厉,核心岗位员工离职时的审查时间多出了三成。

张琨和他的一帮伙计最终也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他们一度觉得自己挺聪明的,觉得偷来的那些技术能让他们一瞬间一夜暴富。

可是他们忘了,盗来的东西永远不可能变成他们的东西。

法网虽严,但疏而不漏,现在他们只会面对冰冷的铁窗和无尽的后悔。

结语

这起华为的案件,堪称史上少见的里程碑。法院首次以“技术密点重合率90%”作为判定罪行的依据,这一标准一出,以后想靠技术抄袭来模糊界限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那些还打算走捷径的人,不妨好好衡量一下,看看张琨的结局,再决定是不是要铤而走险。

据封面新闻2025年8月9日的报道,关于尊湃窃取华为芯片秘密的案件,作案手段被曝光,强调“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态度,提醒人们不要轻易部分尝试。随后在环球网2025年8月14日的报道中,明确指出尊湃窃密华为的芯片机密,最终14名涉案人员被判刑。这一系列揭露告诉我们,科技秘密的保护形势愈发严峻,不容小觑。

友情链接: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