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要求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放弃克里米亚并承诺永不加入北约,以“立即结束战争”。 他搬出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为自己辩护:“奥巴马当年一枪没开就把克里米亚送给了俄罗斯,我凭什么不能把顿巴斯送出去? ”
这一言论迅速点燃国际争议。 据欧洲官员披露,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与普京会晤后,正式提出“割让顿巴斯换和平”方案:乌克兰需让出尚未被俄军占领的顿巴斯剩余领土(约6600平方公里),换取俄罗斯承诺停火。 泽连斯基当场拒绝,欧洲多国领导人联合声明反对“武力改变边界”,但特朗普不为所动,甚至放话:“俄军打下的土地,乌克兰宪法管不了! ”
特朗普的提议建立在对奥巴马的指责之上。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中,俄罗斯以“小绿人”无标识部队迅速控制当地,奥巴马政府选择经济制裁而非军事干预。 特朗普将此定义为“软弱纵容”,声称“奥巴马送走克里米亚却无人追责”,因此自己推动顿巴斯割让“理所应当”。
实际方案细节更显强硬:普京在阿拉斯加要求乌克兰从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全境撤军,美国需承认克里米亚及俄占区归属俄罗斯,同时将俄语列为乌克兰官方语言。 作为交换,俄方仅承诺“冻结”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前线,并书面保证不攻击欧洲,尽管欧洲官员警告“普京常撕毁书面承诺”。 特朗普甚至威胁泽连斯基:若拒绝协议,美国将切断一切援助,让乌克兰“独自对抗俄罗斯”。
顿巴斯地区(含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是乌克兰的工业命脉,煤炭储量占全国90%,钢铁产量占80%,未被俄军占领的6600平方公里包含克拉马托尔斯克等关键防御枢纽。 俄军当前控制该地区88%领土,但剩余区域成为乌军抵抗象征,十年冲突中,7万军民在此丧生,30万平民仍坚守乌控区。
普京的野心远超地理价值。 2014年,他借顿巴斯分裂势力挑起代理人战争;2022年全面入侵时,又以“保护俄语居民”为幌子,实则三路直扑基辅。 军事分析指出,若乌军撤出顿巴斯剩余据点,俄军将打通进攻第聂伯河的通道,乌克兰中部腹地彻底暴露。
泽连斯基的反对立场植根于民意和法律双重压力。 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民调显示,75%乌克兰人反对任何领土割让。 乌克兰宪法第73条明确规定:修改边界需全民公投批准,而当前方案未经议会讨论,更无公投计划。
欧洲的恐慌更直指安全秩序崩塌。 德国总理梅尔茨、法国总统马克龙等十国领导人联合声明,强调“国际边界不得以武力改变”,担心顿巴斯妥协将鼓励俄罗斯剑指波罗的海国家。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更警告:若特朗普强推协议,欧洲将维持对俄制裁,继续军援乌克兰。 但现实困境在于,欧洲军费开支超千亿欧元,却无力独立对抗俄罗斯,安全命脉仍握在美国手中。
特朗普将克里米亚事件简化为“奥巴马送礼”,但历史细节揭示截然不同的现实。 2014年2月,乌克兰因“广场革命”陷入混乱,军队装备短缺、政府瘫痪。 俄军趁机封锁克里米亚基地,乌军连基本反抗能力都不具备。
奥巴马的选择基于避免美俄直接冲突。 他推动将俄罗斯踢出G8集团,冻结俄官员海外资产,联合欧洲实施能源禁运。 这些措施一度重创俄经济:2014年卢布暴跌50%,通胀飙至17%。 但特朗普刻意忽略的是,西方制裁后因德法私下恢复对俄天然气采购而逐渐失效,2017年后沦为“每半年续签”的象征性措施。
特朗普的“交易思维”彻底暴露国际规则脆弱性。 他向欧洲领导人直言:“顿巴斯不是美国领土,为何不能交换? ”普京则趁机扩大要价:除领土外,要求乌克兰赋予俄语官方地位,保障俄罗斯东正教会特权,并永久放弃加入北约。
乌克兰被推向绝望抉择。 若接受协议,等于承认“武力夺土合法化”,且失去北约保护后,俄军未来卷土重来将无任何制约;若拒绝,特朗普威胁切断军援,乌军现有弹药仅够维持三个月。 欧洲试图最后一搏:马克龙紧急召集泽连斯基视频会议,德法领导人坚持参与白宫会谈,试图阻止美俄私下瓜分领土。 但特朗普直接拒绝欧洲介入,宣称“停火无用,只谈全面和平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