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百思不解:苏联解体剧本,为何在中国身上彻底失灵?
三十多年前,当柏林墙的瓦砾还在冒着历史的尘烟,华盛顿的精英们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打开香槟,庆祝“历史的终结”。在他们看来,那本厚厚的剧本已经写到了最后一页,主角是自由市场,结局是美利坚治下的和平。可谁也没料到,东方的舞台上,一个他们以为会跟着跑龙套的角色,竟然悄悄改写了整个下半场的剧情。
苏联那座红色大厦的崩塌,至今想起来都让人心有余悸。那不是一夜之间的事,而是长年累月的腐蚀。整个国家的经济就像一台老旧的拖拉机,计划经济的齿轮早就锈死了,却还在拼命空转。军费开支像个无底洞,一度吞噬了国民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还多,为了跟美国人在星球大战的牌桌上叫板,几乎把家底都掏空了。阿富汗的十年泥潭,更是流干了帝国最后一滴血。
戈尔巴乔夫本想给这台老爷车换个发动机,搞了点“新思维”和“公开性”,结果油门踩得太猛,方向盘又没握稳,整辆车直接散架了。加盟共和国们早就心怀鬼胎,一看中央控制松动,立刻作鸟兽散。而那些身居高位的精英,则像一群闻到血腥味的鲨鱼,扑向国有资产这块肥肉,上演了一场瓜分盛宴。叶利钦站在坦克上振臂一呼,西方媒体把他捧成了英雄,可俄罗斯老百姓的日子,却是掉进了冰窟窿。卢布一夜之间变成废纸,通货膨胀率飙到四位数,街上满是失业的工人和买不起面包的老人,男人的平均寿命甚至倒退了好几年。那是一场国家级别的休克,代价是整整一代人的迷茫与痛苦。
就在同一时期,中国这边却风景独好。当莫斯科红场上降下镰刀锤子旗时,中国的领导层正在冷静地翻阅着苏联的“错题集”。他们得出的结论很清晰:别人的路不能照搬,自己的饭碗必须端稳。中国没有像俄罗斯那样,听信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开出的“休克疗法”药方,一口气把所有家当都卖了。而是小心翼翼地“摸着石头过河”,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要用,但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也绝不放开。
国企改革讲究“抓大放小”,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能源、通信、金融牢牢攥在手里,把那些小的、没效率的推向市场去闯荡。政治上更是稳如泰山,坚决避免了苏联那种一夜之间思想混乱、群龙无首的局面。这种稳定,为经济的持续狂飙提供了最坚实的跑道。九十年代初,当俄罗斯的GDP拦腰斩断时,中国的增长率冲上了骇人的14%。珠三角、长三角的工厂灯火通明,集装箱像潮水一样涌向世界各大港口,为国家赚来了堆积如山的外汇。
华盛顿的战略家们当时普遍认为,中国只是时间问题,迟早会步苏联后尘。他们笃信所谓的“华盛顿共识”,认为只要搞了市场经济,就必然会走向他们设计好的政治模式。可他们想错了,中国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经济上,中国巧妙地把社会主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市场经济的效率结合了起来,创造了一个经济学上的奇迹。外交上,中国奉行“韬光养晦”,不当头、不树敌,闷声发大财,跟全世界做生意。
苏联的教训太深刻了。它在意识形态上画地为牢,跟整个西方世界为敌;而中国则是敞开大门,把曾经的对手变成了客户和合作伙伴。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是让中国彻底融入了全球产业链,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美国人一开始还挺得意,享受着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觉得让中国搞搞代工也挺好。他们没意识到,这头“沉睡的狮子”不是在打盹,而是在悄悄地磨砺爪牙。
科技领域的故事,更能说明问题。苏联的科技树点得非常偏,军事和航天技术独步天下,可民用技术却一塌糊涂,老百姓连台像样的洗衣机都造不出来。中国的思路完全不同,科技要为经济服务,要改善人民生活。从九十年代开始,国家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逐年增加。等到2018年,美国人回过神来,想用芯片禁令这把锁来卡住中国高科技的喉咙时,才惊恐地发现,这扇门已经快要关不上了。
华为被极限打压,非但没倒下,反而逼出了一个自研的麒麟芯片。美国的禁令,就像一针催化剂,让中国下定决心要建立一套完全自主的产业链。从光刻机到操作系统,虽然步履维艰,但每一步都走得异常坚定。连英伟达的老板黄仁勋都忍不住抱怨,封锁不仅没能困住对手,反而催生了一个强大的竞争者,还把自家产品的庞大市场给搞丢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不光有技术,还有一个14亿人口的庞大内需市场,这给了本土企业试错和成长的空间,这是当年苏联完全不具备的。
军事上的追赶同样悄无声息。中国没有像苏联那样,把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都扔进军备竞赛的火坑里。军费占GDP的比重始终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但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海军从“黄水”走向“蓝水”,一艘艘先进的驱逐舰、航母如下饺子般下水。当美国人还在为重返亚太调兵遣将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像一张巨大的网,把影响力延伸到了亚非拉的每一个角落,修建港口、铁路和电网,用经济合作编织起一个不同于美国军事同盟的新型朋友圈。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美国人想不通,是因为他们始终戴着冷战的眼镜看中国,总觉得中国会重复苏联的故事。他们低估了中华文明的韧性和智慧,也误判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能力和自我纠错能力。苏联的民族政策一团糟,最终导致国家分崩离析;中国则用强大的向心力,维持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如今的局面,让华盛顿感到前所未有的棘手。想脱钩,却发现从苹果手机到特斯拉汽车,自己的顶尖企业都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和市场。想围堵,却发现中国的经济触角已经遍布全球,很多盟友都得在中美之间小心翼翼地走钢丝,不愿轻易选边站。
俄罗斯在普京的带领下,虽然稳住了阵脚,但当年“休克疗法”留下的内伤至今未能痊愈,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能源出口,像个身体强壮但营养不良的偏科生。而中国,已经成长为一个各方面都相当均衡的“全优生”。
美国之所以看不懂,根子在于一种根深蒂固的傲慢。他们以为自己的模式是唯一的标准答案,任何不抄作业的学生都注定会失败。然而,中国用自己的实践证明,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
说到底,美国不是输给了中国,而是输给了自己的思维定式。他们拿着一张过期的苏联地图,却想在中国这片全新的土地上导航,结果只能是原地打转,越来越迷茫。未来的博弈还将继续,但世界早已不是那个可以由一个国家说了算的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