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许谭兵团的五大纵队司令员都是谁?他们又是什么军衔?

许谭兵团的五大纵队司令员都是谁?他们又是什么军衔?

发布日期:2025-07-11 17:04 点击次数:60

1948年的华东战场,两支铁拳同时砸向敌人:粟裕率领的“战神兵团”如尖刀南下,而另一支由五个纵队组成的“许谭兵团”则像铁闸般镇守山东。这支被历史课本轻描淡写的部队,究竟藏着多少秘密?许世友的胶东子弟兵为何能打出“红半边天”的威名?当今天我们谈论“王牌部队”时,那些番号背后的人与事,或许比影视剧更热血沸腾。

“许谭兵团”的番号一抛出,争议立刻炸锅。有人说这是华东野战军的“二线部队”,毕竟粟裕的兵团才是主角;可翻开战报,这支“内线兵团”歼敌数量却硬生生打了脸。第九纵队在潍县战役中血战七天七夜,用刺刀劈开城墙的场面,连林彪都感叹“胶东兵骨头比钢硬”。更绝的是第13纵队,淮海战役时被粟裕当“救火队”用,周志坚带着部队一天奔袭80里,打出了“铁脚板”神话。

胶东老农至今记得,许世友的兵“吃饭像老虎,打仗像疯子”。第九纵队从地方民兵升级为主力,靠的是一仗接一仗的硬拼:打掖县时新兵占七成,打完活下来的全成了老兵油子。政委谭震林更是个妙人,行军路上给战士讲《水浒传》,把“武松打虎”编成动员口号。而渤海纵队司令员袁也烈,这位林彪的老上级,带着最寒酸的装备专打夜袭,国军哨兵半夜听见草响就尿裤子。

1948年秋,山东看似大局已定,暗地里却危机四伏。许世友突然被调离前线,聂凤智接手的第九纵队面临补给断绝。国民党特务在村庄井里投毒,鲁中南纵队半个连队腹泻到腿软。更棘手的是内部争议:有人质疑“二线兵团”浪费资源,谭震林拍桌怒吼:“没有我们钉死十万敌军,粟裕能放心南下?”

转折来得猝不及防。济南战役前夜,许谭兵团竟收到“只许败不许胜”的密令——原来这是粟裕的“钓鱼计”。当王耀武的嫡系部队倾巢出动追击“溃败”的第七纵队时,成钧突然回马枪杀出,三天吃掉对方两个整编师。捷报传到西柏坡,毛主席笑着改评语:“不是红半边天,是烧红了整片天!”

胜利背后藏着隐忧。整编后的第31军(原13纵队)被调往福建,胶东子弟兵望着大海哭成泪人。更讽刺的是,1955年授衔时,袁也烈这位南昌起义老兵只得少将,他昔日部下却成了元帅。当记者问及,老将军只淡淡说:“当年在渤海吃树皮时谁想过肩上有几颗星?”

某些“军事专家”总爱掰扯许谭兵团“不够格”和粟裕并列。可看看数据:这支“二线部队”牵制了国民党军三分之一的机动兵力,打出的经典战例够写三本教材。说他们“只会守家”的,怕是没见识过周志坚带兵“反客为主”的狠劲。至于军衔高低?当年提着脑袋干革命的人,谁在乎过这玩意儿?

当现在某些人吹嘘“王牌军必须全是高学历”时,可还记得许谭兵团那些大字不识却把《论持久战》背得滚瓜烂口的胶东老农?到底是今天的标准太“先进”,还是我们已读不懂那种“一根扁担缴获机枪”的战场智慧?(欢迎杠精来辩)

友情链接: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