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游戏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款国产开放世界手游正迅速打破格局、强势登场——它就是《鸣潮》。
过去一年,《鸣潮》在海外社交媒体上保持高频热度,2025年6月新版本更新更是将热潮推至顶点——不仅刷新自身纪录,接连登顶日本、中国港澳台等多个市场的手游畅销榜,还超越《原神》成为由OneSight携手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CICPMC)联合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BrandOS出海品牌社媒影响力榜单》游戏类榜首。(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2025Q2】即可下载完整榜单)
作为上线仅一年的“后起之秀”,《鸣潮》缘何能在短时间内赢得全球玩家青睐,甚至撼动《原神》的统治地位?它的火爆,不仅体现在榜单数字上,更深刻体现在海内外玩家社区中的真实反响——
一、上线一年就给《原神》“上压力”,《鸣潮》火吗?
在TikTok上,#wutheringwaves话题标签下共有65万+帖子,其话题热度在今年6月达到峰值,其主要受众年龄集中在18-24岁,彰显《鸣潮》在海外年轻用户群体中极强的自发讨论与病毒式传播潜力。
与此同时,在以核心玩家群体活跃度著称的Steam平台,《鸣潮》也展现出不容忽视的长期生命力。截至2025年8月初,该作在Steam上的评测总数接近2万条,好评率高达90%,被标记为“特别好评”,这不仅证明了玩家对其内容的高度认可,也体现出社区氛围的正向循环。而在SteamDB提供的实时在线数据中,《鸣潮》的日活峰值仍保持在1.2万人上下,总峰值曾攀至3.2万以上,显示其持续吸引玩家回流的能力。
在移动端,《鸣潮》同样表现抢眼:Google Play和App Store合计下载量已超过1500万,月活跃用户上限超过210万,这种跨平台、跨区域的规模化用户参与,构成了《鸣潮》海外影响力的坚实基础。
《鸣潮》在多个平台实现了用户活跃度与内容热度的双高表现,既拥有坚实的玩家基础,也展现出强劲的社区生命力。
二、市场本地化+内容多样化:双轮驱动《鸣潮》全球影响力
《鸣潮》能够在一年之内实现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得益于其在海外市场,尤其是日本市场,实施的高度本地化营销策略,精准契合了目标用户的文化偏好与消费习惯。同时,《鸣潮》通过内容和互动形式的多样化,有效激发了玩家的参与热情和社区活力。
01 深度本地化:精准切入日本二次元文化
通过OneSight营销云我们可以看到,《鸣潮》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已累计获得超400万+粉丝,其中X平台最为活跃,官方主页粉丝总量远超其他平台。在X的众多地区市场主页中,日本地区的X官方主页表现得尤为亮眼,粉丝数已近60万。
日本不仅是全球用户基数最大的二次元游戏市场之一,更孕育出极为成熟的ACG文化生态,用户在内容深度与文化表达上有着高标准的期待。然而,这一市场长期由本土大厂把控,竞争激烈,新兴产品若想突围,必须在角色塑造、情感共鸣与社区参与等多个层面实现真正的“文化适配”。
正因如此,对于像《鸣潮》这样希望破圈而出的国产二次元手游而言,仅靠基础的语言翻译和常规宣发远远不够。唯有通过系统化、本地化的深耕策略——从角色设定到语音演绎、从视觉风格到社群运营——实现对日本玩家偏好的全方位贴合,才能真正建立信任与认同,赢得市场一席之地。
深耕日本二次元游戏市场特点
日本作为二次元文化的核心市场,拥有极为成熟的内容审美和消费习惯,用户高度关注角色设定的深度、声优的参与度以及作品延伸出的衍生内容。《鸣潮》在进入日本市场时,深刻理解并顺应了这一文化生态,《鸣潮》展现出对本地文化高度敏感的适配能力。
首先,在声优文化方面,《鸣潮》充分利用了日本玩家对声优的高度关注。在帖文内容及话题标签的设置上,日本地区官方主页明显更倾向于使用包含声优姓名的标签(如#浅川悠、#田中美海等),相比全球主页,这类标签的使用频率更高,且相关话题的生命周期也更长。《鸣潮》通过这一策略,有效增强了角色的代入感,借助声优本身的粉丝影响力,进一步激发用户的讨论热情与情感共鸣。
在周边文化层面,《鸣潮》在上线前后多次发布实物周边相关预告和福利抽奖帖,契合日本玩家对收藏和实体产品的偏好。
此外,《鸣潮》在角色设定方面展现出对日本二次元审美的精准把握,尤其注重融入东方幻想与日本文化意象,打造出更符合日本用户偏好的角色形象。例如,角色“千咲”就以身着水手服+“黑长直”的典型形象,迎合了日本二游玩家们的喜好。其官宣帖子也成为《鸣潮》X日本主页第二季度的“最佳帖文”。这一现象表明,具备本地化“亲切感”的角色设定更易引发当地玩家的情感共鸣与讨论热情。通过这类本地用户高度认同的角色形象,《鸣潮》不仅提升了角色传播效果,也为社群互动与文化融入打下了坚实基础。
《鸣潮》精准识别日本二次元市场的审美要点与文化价值,通过声优话题引导传播、周边文化延展消费、以及角色设计与用户认同之间的深度契合,实现了本地玩家情感与内容的双重连接。其在这些维度上的投入,既构建了文化适配性,也奠定了品牌长期运营的本土信任基础。
与日本二次元社区深度互动
《鸣潮》投入与日本二次元社区的深度互动,通过合作 coser、绘师、VTuber、同人社团等方式激活玩家共创生态。例如,在Comiket等大型二次元活动中设立展台、邀请cosplayer角色出演、售卖周边,并吸引大量粉丝现场参与与二创内容交流。此外,官方还与日本 VTuber 合作开展配信挑战,并根据观看量与互动排行给予粉丝反馈奖励。这些形式丰富的互动,结合线上用户生成内容(UGC)与官方宣传反向联动,共同构建日系二次元粉丝生态,提升玩家黏性与品牌印象。
《鸣潮》在日本市场的本地化策略已不再停留于简单的本地化语言转换,而是深入角色塑造、文化表达与社区共创的各个环节。从声优话题引导,到日式审美贴合,再到深度融入二次元社群,《鸣潮》构建了一套面向本地用户的文化适配机制。这不仅帮助其在高度饱和的日本市场站稳脚跟,也树立了国产二游产品深耕海外的可复制范式。
02 内容多样化:丰富内容与互动形式激活社区
如果说本地化策略为《鸣潮》打通了海外核心市场、赢得了目标玩家的文化认同,那么内容与互动的多样化布局,则进一步拓宽了其在全球社交媒体中的影响力半径。在全球社媒运营中,《鸣潮》通过内容、形式与互动的多维度多样化策略,成功构建起一个兼具深度与广度的社交传播体系。
内容选题多样化
从《鸣潮》的社媒主页发布的帖文可以看出,《鸣潮》并未局限于传统的官方资讯发布,而是围绕角色设定、剧情拓展、幕后花絮、开发者故事等多个维度展开叙述,同时大量转发与展示玩家二创作品,如同人绘画、剪辑视频、剧情改编等,鼓励用户共创内容、参与讨论,进一步增强玩家的归属感和创作意愿。
(转发同人作品)
(角色设定与剧情拓展)
帖文形式与发布渠道多样化
《鸣潮》在社媒运营中高度重视视觉呈现与媒介形式的多样化,善于根据不同平台的内容偏好,匹配最具适配性的表现方式,实现信息传达的精准高效。例如,在X上,《鸣潮》以图文和角色立绘为主要形式,强调信息的快速传播与转发便利;在Instagram平台,则更侧重角色视觉展示和Reels短视频的内容推广,增强视觉冲击力与用户停留时间;而在YouTube等长视频平台,则集中发布剧情CG剪辑、声优幕后采访、玩家创作合集等内容,提升整体信息密度与用户沉浸体验。
(YouTube视频合集)
以新角色“仇远”的上线宣传为例,《鸣潮》在X上采用静态立绘图形式突出角色人设,并配以简洁文案快速传达信息,而在Instagram上,则将该立绘转化为动态化Reels短视频形式发布,更符合平台用户的浏览习惯。这种根据平台特性进行差异化内容呈现的策略,不仅提升了传播效率,也显著延长了内容的生命周期,有效拓宽了不同圈层的用户覆盖面。
互动形式多样化
《鸣潮》积极设计多样化的社群互动机制,从基础的评论互动、点赞抽奖,到更具创意的“配音竞猜”“周年留言”等活动以及角色相关的互动小游戏,逐步引导玩家从“观看者”转变为“参与者”,进而成为“传播者”。这类参与门槛适中、内容开放、玩法灵活的互动策略,不仅提升了用户黏性,也为游戏本身聚拢了更高质量的内容与社区热度。
通过内容选题、媒介形式与互动机制的多维协同,《鸣潮》构建了一个以用户参与为核心驱动的社交传播闭环。无论是平台适配的视觉内容,还是创意十足的互动玩法,都在持续激发用户活力与二创热情,为游戏在海外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社区动力。正是这种广度与深度并重的运营体系,使《鸣潮》在全球社媒平台形成了强社区、高粘性的传播优势。
结语
从一款国产新游,到如今跻身全球热门手游之列,《鸣潮》的出海成功并非偶然。它并未照搬传统模式,而是结合自身产品优势,精准识别各地玩家的文化偏好与互动习惯,构建起以深度本地化和内容多样化为核心的社交传播体系。在日本这样的核心市场,《鸣潮》通过角色塑造、声优话题、社区互动等维度深耕用户认同;在全球范围内,又以多平台差异化内容布局激活粉丝热情与二创生态,形成了强大的玩家共创循环。
这场从内容到情感的深度连接,正是《鸣潮》迅速走红全球的底层逻辑,也为更多国产游戏品牌提供了出海破圈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