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觉得战争只在电影里演?1941年冬天的大青山那仗,狠到你想都想不到!
那天山东大青山冷得钻骨头,风刮在脸上跟挨刀子似的,天阴沉沉的像盖了块黑布,山里人都说连老天爷都闭着眼不愿看。
这么冷的天,抗大一分校的人刚挪到这儿,本来想歇口气缓缓劲。可谁能料到,鬼子已经偷偷把山围得严严实实。
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早上刚抿了口凉水,传令兵就气喘吁吁跑进来喊:“校长,东南边不对劲,有动静!”
周纯全没慌神,扫了眼地图就点头:“是小鬼子要动手了。”这位见惯大场面的校长,心里早把情况摸透了。
你猜鬼子来了多少人?不是几百号,是好几万!还分三路人马包过来,连飞机都开过来帮忙,明摆着要把咱们一锅端了。
再看咱们这边,满打满算就三千多人,五个大队加个女生队,还有校部的工作人员。真能拿枪打仗的,顶多也就五六百人。
更难的是家伙事儿不行,大部分人子弹没几发,有的就揣着两颗手榴弹,还有人没办法,只能扛着家里种地的锄头上阵。就这装备,咋跟带着精良武器的鬼子拼?
还好第五大队都是懂打仗的硬骨头,他们知道不能等命令。没一会儿工夫,就抢着把二号和三号高地占了下来。
这两个高地有多关键?就跟人嘴里的门牙似的,要是丢了,整个山头都得成鬼子的活靶子,所有人都得栽在这儿。
鬼子也不是软柿子,上来就用大炮轰。高地被炸得土块石头乱飞,接着步兵就跟潮水似的往上冲。
枪声从早响到晚没停过,炮火一轮接一轮炸。硝烟把山沟都罩住了,连天上的太阳都看不见,整个山头全是枪炮声和喊杀声。
这边打得正激烈,那边又出了乱子。省战工会、省群团、省医院的几千号人,刚从绿云山撤出来,没留神竟闯进了战场。
这些人手里啥家伙都没有,连把小匕首都找不到。山路上全是人挤人,有的抱着文件箱子,有的背着受伤的同志,还有的牵着小孩,一下子就乱成了一团。
他们本来是来做后勤帮忙的,压根没想着要打仗,现在却成了鬼子瞄准的活靶子。这时候可咋整?
周纯全立刻做了决定,大声喊着下令:“第五大队守住三号高地,尽量把鬼子拖住!警卫连往前冲,从西边撕开个口子,机关的人赶紧跟着冲出去!”
他没说保谁丢谁,就说了句实在话:“能出去多少人,全看运气了。”这话听着让人心里发堵,可当时也没别的办法。
三号高地上,战士们早就打红了眼。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捅鬼子;刺刀断了,就捡地上的石头砸。
有的战士胳膊受了伤,还是咬着牙跟鬼子扭打在一块儿;有的战士没了武器,就抱着鬼子一起滚下悬崖。那场景,谁看了都会忍不住掉眼泪。
你想想,咱们的战士拿着这么差的装备,面对比自己多好几倍的鬼子,却没一个人往后退。他们图啥呀?
图的就是不让鬼子欺负到咱们家门口,图的就是能让更多人活着出去。他们用自己的命,给后面的人争取突围的时间。
大青山这场仗,咱们的战士用生命写了首让人心里发疼的歌。他们也许没留下名字,可他们的模样,永远记在咱们心里。
现在咱们过着安稳日子,可不能忘了70多年前的这场恶战,不能忘了这些拼命的英雄。
他们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太平,咱们就得好好守住这份和平,把他们的精神传下去。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