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峰会会场聚光灯闪烁,却唯独绕开了角落里的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 当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近60国领导人齐聚一堂谴责以色列对多哈的袭击时,这位本应处于风暴中心的领导人,在合影中几乎找不到身影。
就在三个月前,以色列发动“狮子的力量”行动,超过200架战机精准打击了伊朗境内的核设施和军事基地,导致包括革命卫队总司令在内的20余名高级将领丧生,全部四个S-300防空导弹阵地被摧毁。 而就在去年10月,伊朗还曾以“空中烟花秀”成功拦截以色列导弹。
这种戏剧性的反差背后,是伊朗在中东地缘棋局中地位的急剧坠落。 曾经通过“抵抗轴心”纵横捭阖的地区强国,如今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战略困境。
军事神话的破灭
伊朗的防空系统在短短数月内从“神话”沦为“失灵”,暴露了其军事能力的致命短板。 2024年10月,伊朗还曾成功拦截以色列导弹,展示出完善的防空网络。
然而技术代差是无法靠宣传弥补的。 以色列出动的F-35隐身战机雷达反射截面仅相当于一只小鸟,而伊朗的雷达系统仍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水平。 更致命的是,其防空指挥系统各单元之间缺乏有效连接,无法形成协同作战能力。
全部四个S-300阵地被摧毁后,俄罗斯因乌克兰战争无法及时补充,伊朗陷入了防空能力的真空。 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穆罕默德·巴盖里在袭击中丧生,这对伊朗军事指挥系统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打击。
地区支点的崩塌
伊朗战略地位的恶化不仅体现在军事上,更反映在地缘政治格局中。2024年12月,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倒台,使伊朗失去了在中东最重要的战略支点。
这座连接伊朗与黎巴嫩真主党的“桥梁”坍塌后,德黑兰被迫与真主党一起撤出叙利亚,失去了多年的投资和影响力。 政治分析家萨姆·梅纳萨直言,推翻巴沙尔是“完成将伊朗从该地区赶出去的一步”。
随着“抵抗轴心”的瓦解,伊朗对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等代理人的影响力也大幅缩水。 这些组织遭到系统性打击,难以像过去那样对以色列实施有效报复。
峰会上的沉默与孤立
在多哈峰会上,伊朗的孤立地位变得尤为明显。 尽管总统佩泽希齐扬亲自出席,但在土耳其、埃及、沙特等地区大国领导人纷纷强硬发声时,伊朗的声音却难以被听见。
峰会展现了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空前团结,但这种团结恰恰反衬出伊朗的边缘化。 埃及推动效仿北约模式建立阿拉伯联合武装力量,沙特王储计划访问多哈表达支持,这些动向都显示出地区国家正在构建没有伊朗主导的新安全架构。
与2023年在中国斡旋下与沙特实现历史性和解时相比,伊朗如今的外交环境明显恶化。 尽管沙伊关系表现出出人意料的韧性,但伊朗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已大不如前。
内部困境与外部压力
伊朗不仅面临外部孤立,内部也深陷困境。 长期制裁导致通胀率突破45%,货币里亚尔一年贬值50%,60%人口陷入贫困。 这种经济压力削弱了伊朗维持地区影响力的资源基础。
与此同时,美国政策的转变使以色列能够放手打击伊朗。 特朗普就职后对伊朗政策明显趋硬,甚至明确告知以色列“美国不会参与以色列对伊朗的打击”,这实际上为以色列的单独行动开了绿灯。
国际社会对伊朗的同情度也在下降。 随着伊朗加速铀浓缩至60%丰度并威胁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国际社会对伊朗的警惕性提高,对其遭受打击的同情度下降。
霸权博弈的棋子
伊朗的困境背后是大国博弈的影子。 美国为以色列提供年约3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和外交庇护,俄罗斯则通过向伊朗提供S-400防空系统牵制美国影响力。
但大国支持是有条件的。 俄罗斯因乌克兰战争自顾不暇,无法及时为伊朗补充损失的防空装备。 美国则明确划清红线,避免直接卷入冲突。
在这场博弈中,伊朗既无法完全依靠俄罗斯,又难以摆脱美国制裁的压力。 其国家安全战略的三根支柱——弹道导弹能力、地区代理人网络和核计划——前两根已遭到严重削弱。
从德黑兰到多哈,从军事阵地到外交会场,伊朗的身影正变得越来越模糊。 这个曾经在中东地缘棋盘上举足轻重的玩家,如今在地区事务中的角色已被重新定义。 而重新定义的过程,恰恰发生在它缺席的时刻。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