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办公室新来的实习生,最近总在茶水间抱怨,说他攒了半年的钱,结果618一波剁手就回到解放前,看着花呗账单,感觉人生灰暗,需要吃土回血。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告诉他年轻人不要太焦虑,你这点消费,跟人家俄罗斯比起来,那都叫勤俭持家。
你花的是自己的钱,人家普京大哥玩儿的是国家级氪金,一氪就是三年,现在眼瞅着就要把压箱底的国家福利基金都给梭哈了。
打仗,说白了就是人类社会最烧钱、最暴力、最不讲道理的终极创业项目。天使轮烧的是装备和库存,A轮烧的是财政收入,B轮烧的是国际外汇,等烧到C轮,那就得动用养老本了。
俄罗斯现在,就到了这个尴尬的C轮融资阶段,而且投资人还是过去的自己。
这笔养老本,就是“俄罗斯国家福利基金”(NWF)。
这玩意儿听着名字特像什么老干部疗养院或者慈善机构,但实际上,它是俄罗斯经济的“最后预备队”,是压舱石,是万一哪天石油卖不出白菜价了,还能给全国人民发养老金、补财政窟窿的底气所在。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份国家级的体检报告,里面的“流动资产”就是你的“健康现金流”,平时有个头疼脑热,从这里掏钱就行。而现在,这份报告上最关键的指标,已经亮起了红灯。
截至2025年9月,这笔基金的流动部分只剩下不到50亿美元。
50亿,美元。
听起来还不少?但对于一个正在进行一场吞金巨兽般战争的国家来说,这点钱,可能还不够前线一个礼拜的炮弹钱。这就像你月薪三万,但每个月房贷车贷加孩子补习班要花四万,账上那点活期存款,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
这事儿魔幻在哪呢?
魔幻在俄罗斯不是没阔过。想当年,靠着卖石油和天然气,家里富得流油。普京寻思这不行啊,能源这玩意儿是大众情绪的心电图,大部分时间在划水,偶尔来一次ICU级别的抢救,不能把全国老少的未来都押在这上面。
于是,2004年,他搞了个“稳定基金”,把卖油多赚的钱存起来,以防万一。后来又觉得功能太单一,拆分成了“储备基金”和“国家福利基金”。前者应对油价波动,后者投资基建、补贴养老金,分工明确,岁月静好。
直到2018年,储备基金花光了,俩基金又合并成一个,也就是现在的国家福利基金。从诞生之日起,它的使命就是“稳定”,是经济的减震器。
可谁能想到,这个减震器,最后被拉去当了主战坦克的发动机。
故事的转折点发生在2021年。那时候,全世界都还在为疫情头秃,俄罗斯央行却在疯狂抛售美元资产,换成黄金、欧元和人民币。这操作在当时看来有点迷,现在回头一看,这哪是投资策略,这分明是预判了美国的预判,提前做的金融战备。
果然,2022年2月战争一打响,G7国家立刻冻结了俄罗斯约30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这记闷拳够狠,相当于直接把你一半的身家锁死在别人家的保险柜里,密码还被改了。
海外投资收益瞬间归零,基金的欧元储备也很快在制裁和消耗中见底。到了2023年,财政部没办法,只能宣布,咱这基金里,以后就只认卢布、人民币和黄金了。
这是一场被迫的“金融内循环”。
战争打了三年,军费开支就是个无底洞。坦克要油,大炮要弹,士兵要吃饭发工资,哪样不得花钱?这些钱,哗啦啦地全从国家福利基金的流动部分往外掏。
这账是怎么算的?
很简单,收入端在萎缩,支出端在爆炸。
你以为这就完了?
不,这只是开始。
收入端,本来应该给基金回血的能源出口,被西方制裁砍掉了大动脉。欧洲市场没了,天然气管道成了摆设。石油只能打折绕远路卖给印度和中国。乌拉尔原油的价格,就像中年人的发际线,一直在往预算红线的下方滑落。政府做2025年预算时,假设油价是70美元一桶,现在实际价格在60美元左右晃荡,里外里就是20%的收入缺口。
支出端,军工复合体的订单接到手软,工厂三班倒,生产线火花四溅。这繁荣的背后,每一颗子弹、每一辆卡车,都是从基金里掏出的真金白银。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恐怖的数据:基金的流动资产,在2025年上半年的两个半月里,从近10万亿卢布直接腰斩到不足4万亿。这已经不是抽水泵了,这是工业级排水泵。
很多人可能会奇怪,俄罗斯经济不是挺能扛吗?2022年大家以为它要崩了,结果GDP还增长了,这不就是一种“瞎积薄发”吗?
没错,靠着把整个经济机器转向军工,短期内确实能拉动数据。这就像一个本来跑马拉松的选手,突然给他打了一针兴奋剂,让他去跑百米冲刺。他当然能跑得很快,数据非常亮眼,但代价是什么?
代价是,心脏会爆掉。
俄罗斯经济现在就出现了这种症状。军工产业的虚假繁荣,掩盖不了民用工业的停滞和整体经济的通胀。卢布贬值,物价上涨,经济增速预测一降再降。这不叫健康,这叫滞胀,一种最难搞的经济富贵病,外表看着壮,其实三高全占,走两步就喘。
那么代价由谁承担?
军工寡头们肯定不承担。
那普通人呢?
你猜对了。当国家的钱袋子优先供给前线时,老百姓的后院必然起火。基础设施项目延期,新修的公路桥梁停工,养老金的发放也开始拖拖拉拉。超市里的物价,才是普通人对这场战争最直观的体感。
现在这年头,做生意都讲究“快种快收”,快速迭代,不行就撤。但地缘政治这玩意儿,一旦下场,就没有止损线,只能不断加码,直到一方彻底玩完。
普京动用“最后预备队”,不是他想,而是他不得不。在宏大的地缘政治棋盘上,国家福利基金就是他压在棋盘上的最后一摞筹码。这手牌打出去,撑住了战线,但也透支了未来。
当一个国家的养老金,开始被用来支付战争账单时,无论战场上打得多热闹,这场关于国运的豪赌,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就已经输掉了底裤。
未来的剧本其实并不复杂。如果油价持续低迷,西方的制裁网络越收越紧,那这笔最后的流动资金,最多再撑一年。到2026年,俄罗斯的财政缓冲垫将彻底消失。
届时,政府将面临一个残酷的二选一:要么大幅削减军费,要么大幅削减民生。
你觉得,他们会选哪个?
所以说,别为实习生的花呗账单焦虑了。跟一个正在用未来和养老金进行一场豪赌的国家相比,我们为生活买单的那点烦恼,真的,太具体,也太幸福了。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