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中加贸易僵局升级!卡尼难破对华关税困局,萨省农户陷重压

中加贸易僵局升级!卡尼难破对华关税困局,萨省农户陷重压

发布日期:2025-10-10 10:46 点击次数:84

萨斯喀彻温的风还和往年一样干燥,只是今年谷仓口那一排黄色的油菜籽袋没怎么动过。农场主抱怨说,一车车籽拉到升降机那头,对方摇头,说运不出去,价格压得更狠。等春天过了,仓库里堆得更满,几家人咬牙把用不上的农机挂上二手平台。这个画面背后的逻辑,并不在草原上,而是写在几道关税和反倾销公告里。

农业被卷入博弈的前场与后场

如果把这两年中加经贸看成一场拔河,后场握绳的人不是农民,却偏偏是他们最先吃苦。2024年,加拿大对华农产品出口规模仍有49亿加元,其中油菜籽种子一项就占了40亿。中国市场在萨斯喀彻温省的出口结构里居于“第二大买家”的位置,仅次于美国,这个顺序决定了只要东方口子一紧,草原的现金流就立刻发紧。

而口子确实收紧了。2025年3月8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3月20日起对加拿大产的菜子油、油渣饼和豌豆加征100%关税,对水产品和猪肉加征25%。同年8月12日,中国商务部又宣布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75.8%的临时反倾销税,自8月14日起以保证金形式征收。被两道门一道道卡住以后,加拿大西部的出口几乎按下暂停键,货物滞销变成家常便饭。

市场不会留下空位。中粮集团作为中国的大买家,没多久就把订单挪开了。2025年,他们从澳大利亚采购了5万吨新季油菜籽,吨价低于600美元,供给迅速爬坡,把加拿大的缺口补上。澳大利亚供应商尝到甜头,进一步扩大出口。对买方来说,最重要的是供给的稳定和价格的可比;对卖方来说,失去一次窗口期,往往意味着给竞争者让出一条航线。

制度小科普:关税与反倾销不是一回事

许多人把“加征关税”“反倾销税”混成一类,其实逻辑不同。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加征的关税,是一种全面性、政策性的税率调整,法律目的往往落在对等回应或产业保护;而商务部主导的反倾销,则要遵循一套调查程序:2024年9月9日,商务部启动对加拿大油菜籽的反倾销调查,内容包括价格是否以低于正常价值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是否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调查期可以持续数月,在证据初步成立的情况下,主管机关有权先征“临时反倾销税”,以保证金形式收取,等最终裁定再清算。这正是8月12日那道75.8%临时税的出处。

3月8日那份公告中对加拿大产菜子油、油渣饼和豌豆加征100%,对水产品和猪肉加征25%,属于关税调整层面,和反倾销调查的法理路径不同。两条线叠加,效果自然翻倍。正因如此,一些加拿大农场在春季之后就开始考虑转作,甚至脱手部分设备——当季的账算不过来,下一季只能换条路走。

先有动作的不是中国

把时间轴拉回更早。2024年10月1日,加拿大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的附加税;紧接着10月22日又对钢铁和铝制品征收25%的关税。两记重拳打出去,舆论场上讲的是“产业安全”“公平竞争”,但北京感受到的,是“歧视性政策没有退场”。更麻烦的是,这并非孤立决策,而是与华盛顿的步调一致——在5G、矿产和钢铁等领域,对中资企业的限制并未松动,政策信号指向清晰。古人云:“礼尚往来。”经济政策亦然,有来而未必有往,但若“来而不往”,期待对方长期维持市场开放度,几乎不现实。

联邦和省的拉扯:压力从草原吹到海边

在加拿大国内,风向并非铁板一块。2025年7月22日,多位省长联名发声,要求联邦取消对华关税,恢复贸易联系。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长戴维·伊比公开呼吁,应该审视关税政策,在争端中做出让步。8月26日,萨斯喀彻温省省长斯科特·莫伊放话:如果由他决定,会马上撤销对中国电动汽车的100%关税;他不避讳,省里的农业太依赖中国市场。安大略省省长道格·福特也表态,需要更多与中国互动。省一级看的是订单、运价与失业率,联邦要考虑的则是外交与安全框架,越是在对美关系牢靠的国家,这种分歧越容易浮出水面。

卡尼的急与慢

卡尼上台后,接到的就是这样一摊子硬账。他试图对冲。2025年9月23日,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他抽空与中方见面,谈到了对华钢铁关税,也表达希望在合适的时候与中方高层亲自会面的意愿。中方没有给出具体回应,只重申希望加方树立正确对华认知,提供公平且非歧视的环境。外界形容像“已读不回”,但从北京的逻辑关税与投资限制仍在,谈合作容易被视作“口头承诺”。

卡尼政府在国内的压力也在累积。省长们在媒体上轮番放话,草原上的农户用脚投票,转作、降薪、收缩投资。议会里,批评声称其对华关系“无实质进展,长期停滞”。卡尼并非没有意愿调整,但加拿大的外交路径很难摆脱美国框架,这一点在5G、关键矿产以及钢铁等敏感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拉一端,另一端就会绷得更紧。

中国市场的替代与价格的冷酷

对于中国买家来说,油菜籽的供给并非只有加拿大。澳大利亚在气候、物流线上有可比优势,2025年中粮集团从澳大利亚采购的5万吨新季油菜籽,价格低于每吨600美元,说明替代并非高成本;一旦新供应链跑顺,原本的份额就很难迅速夺回。加拿大方面,本来2024年对华农产品出口仍有49亿加元规模,其中40亿是油菜籽种子。但在关税与反倾销的共同作用下,这些订单“基本泡汤”。S曲线里的那段坠落,在卖家侧看就是现金流的断档,进而“油菜籽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农户收入直线下降”,最后的连锁反应,是“转种”“卖掉农机设备”。

经贸争端的节奏与对话的门槛

把这些节点串起来,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因果链条:加拿大于2024年10月1日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附加税,10月22日对钢铁和铝制品征收25%关税;中国在2024年9月9日先启动了对加拿大油菜籽的反倾销调查,2025年3月8日宣布从3月20日起对加拿大的菜子油、油渣饼和豌豆加征100%关税、对水产品和猪肉加征25%,8月12日又推出对油菜籽75.8%的临时反倾销税,自8月14日起以保证金形式征收。政策与反制相互咬合,国内压力与国际合纵交织推动事件走向更剧烈的阶段。

省长们的劝告并非没有道理。对于像萨斯喀彻温这样的主产区,出口就是生命线。一旦中国这个“第二大买家”缺位,市场空缺立刻被他国填补,加拿大很难指望买家“等一等”。不列颠哥伦比亚的戴维·伊比提出“在争端中让步”,其实是站在本地企业的角度看边际收益。而斯科特·莫伊那句“如果由我决定,会马上撤关税”,更像一种无奈的计算:撤回对中国电动汽车的100%关税,可能才是重启对话的前提之一。安大略的道格·福特所说“需要多与中国互动”,与其说是善意,不如说是对产业链现实的承认。

对等原则与“公平非歧视”的意义

中方在与卡尼的沟通中,反复强调“正确对华认知”和“公平、非歧视的环境”。这两个词在经贸技术层面的翻译,往往指向取消那些有差别对待色彩的限制措施:包括对5G、矿产、钢铁等行业中资企业的准入与审查标准。若不触及这些核心,哪怕个别商品税率降低,也难以形成稳定预期。从谈判策略正是因为中加关系“没有实质进展”,北京才更强调“先看诚意再谈合作”的顺序。古人说“国无信不立”,在现代经贸关系中,信的载体就是政策的确定性。

谁在为谁买单

以结果论,贸易保护的收益往往晚于成本显现。加拿大选择与美国在对华政策上保持高度一致,短期内交换的是“安全加分”和“政坛一致性”,但很快要向国内产业、尤其是外向型农业收取账单。中国的反制则是有序推进,不急于求成:先是2024年9月9日启动调查,后有2025年3月8日的关税调整,再有8月12日的临时反倾销税。对外,显示“规则与节奏”;对内,保护产业并引导进口来源多元化。至于卡尼在2025年9月23日纽约会见中方、请求高层会面的努力,在没有具体政策变化的情况下,很难突破“已读不回”的窘境。

潜在的出口

若要寻找转圜,钥匙不在动听的措辞,而在政策的扳手上。中方已经给出明确信号:取消对华关税、放开对中企限制,才谈得上“合作大门”。加拿大若仍以“两边讨好”的方式推进,一方面在口头上强调合作,另一方面继续在5G、矿产、钢铁上维持对中企的限制,现实会继续指向“市场被别人抢走,损失自担”。这并非惩戒姿态,而是市场逻辑与对等原则的叠加。

从萨斯喀彻温的仓库回看渥太华的会场,故事并不复杂:政策不是只对“对手”起作用,也会在自家产业上留下回声。待到价格曲线、订单与航线都重新排列,想把钟摆推回原点的成本会更高。合作的大门并未封死,只是门前立了两块牌子:一块写着“公平非歧视”,另一块写着“以行胜言”。谁先迈步,谁就先见到对方。

友情链接: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