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北海岸今年首次发现大闸蟹,当地警惕力度拉满;
比利时已经诱捕约300万只,洛杉矶还发生过孩子因“爸爸玩螃蟹”拨打911的奇事
在中国是节令美味,在许多国家却是生态噩梦,这种反差像一把镜子照出环境差异与人类选择
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件事,是看到一个在洛杉矶生活的东北博主分享,他在家做了一顿“赛螃蟹”,儿子误以为买了大闸蟹,直接拨了911
虽然是乌龙,但背后的态度不含糊:在美国很多地方,大闸蟹是麻烦精,沾上就可能是违法
在俄勒冈州,大闸蟹被列为禁捕物种,出售、出口、进口、购买和收购都是违法行为
原因不复杂,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它几乎什么都吃,能在淡水、咸水、甚至短时上岸折腾,繁殖能力强,在国外又缺乏天敌,这组合堪称“入侵物种”的教科书
这不是今天才开始的烦恼
早在100多年前,蟹苗就随着货轮压舱水进入欧洲水系,1912年出现在德国北部河畔,1965年在底特律河被发现,随后在欧美多地繁衍
我想起朋友说,欧洲的河道像一张被悄悄改写的地图,这只蟹的脚,走过了奥德河、易北河、维斯瓦河和莱茵河,到处都是它的脚印
它们不仅用钳子捕食各种生物,还会破坏堤坝、水坝、防波堤等水生基础设施
这听上去像夸张,但翻翻当地的报道就知道,堤岸被掏空不只发生一次
德国一些淡水渔民的产量,从年产120至150吨降到如今约60吨,数字背后是家里的网箱越拉越空、收入越来越薄
欧洲人不是没想过办法
德国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发起过大规模人工捕捞,把大闸蟹碾碎制成饲料或有机肥,收效仍然有限
后来有人换了方向
一些德国渔民尝试向亚洲国家出口“德国产”大闸蟹
至少能把损失变成一点收益,但生态上的窟窿,靠经济活动很难补齐
比利时从2018年起由弗朗德地区环境署联合安特卫普大学,在河道安装特殊金属通道陷阱诱捕大闸蟹
这套装置外形像两道窄门,蟹一旦顺流通过就被引导进“单行道”,回头路没有
截至目前已诱捕约300万只,且计划在法国、德国、瑞典推广
这数字很吓人,但你站在河岸上看,就会明白只是冰山一角
我好奇欧洲为什么不“以食制蟹”
答案并不简单
在欧洲和美国,出于外来物种管理和食品安全的考量,很多地方不鼓励把入侵大闸蟹当食材,也有法规层面限制
这不是说蟹不能吃,而是要有检疫、有流通规范,否则生态治理和食品安全就会互相扯着走
可到了我们这边,画风一转
江苏核心产区于2025年9月23日集中开捕,全国正式进入大闸蟹消费季
每到这个时候,市场里的蟹篓像被点了灯
据法治日报报道,2025年江苏大闸蟹品质和产量双提升,宿迁地区预计产量较去年增长三成
这条消息一出,饭局上的话题立刻从“哪里买到”变成“哪家更肥”
京东超市包销江苏1600亩蟹塘,预估产量50万斤以上
他们找来熟脸,像因《斗鱼》走红的郭品超,以及曾因包鱼塘出圈的达人李维刚
共同建设霸王蟹京东基地,明确只销售满黄满膏的大闸蟹
我半信半疑地看了一阵,背后还有一套管控逻辑
京东超市季节海产负责人王禹表示,今年将持续组建专业质检团队深入核心产区,实施专人、专仓全程监督,并选派千余名选蟹师甄选满黄满膏
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打开蟹壳那一刻的真诚
京东承诺:收到无黄无膏蟹,可按单只实付金额的20%赔偿
这话如果只是一句广告我不会记住,关键是还有“兜底”
鲜京采、宿有千香等京东自营大闸蟹的蟹卡无法兑换,最高可赔偿十万元,另有去绳足重、30天价格保护等服务
买到手,称上秤,心里有数,不然中秋饭桌上那点仪式感,容易被打折
再往回看
2025年美国西北海岸首次现身大闸蟹的消息,让当地生物学家高度警惕
我能理解他们的紧张,经验告诉他们,入侵发生不是一天能扳回来的
有人问,既然中国人这么爱吃蟹,能不能靠吃把欧洲的蟹灾解决?
我不敢拍胸脯
产业链不是开个口子就能跑起来的,采捕、运输、检疫、市场规范,每一环都得打通,还要尊重各地法律和生态管理的边界
我也想到海外的华人
丹麦的华人博主“丹麦小杨”曾拍过一家人去河边狂捞大闸蟹的视频
镜头里父母吃得不亦乐乎,孩子笑得直拍手
那一幕特别生活化,像我们每年秋天的日常
但也要提醒一句,在不同国家不同水域,捕捞和食用的规定天差地别,随性之前,最好先问清楚规则,免得快乐变成麻烦
说到底,这只蟹把两个世界的情绪拉得很开
我们这边讲的是“满黄满膏”、是团圆的一口;
他们那边讲的是“堤坝被掏空”、是生态系统的硬伤
我赞同把它看成一门“生态课”:在本土有产业有规范的地方,尽情享受,但在入侵区,管控优先,别拿味蕾去挑战自然边界
如果你问我今年该怎么安排那一份中秋蟹礼,我的答案很朴素
选正规渠道,认产地和品质,信得过的检验和承诺,能让这份礼物不只好吃,还更踏实
你也可以把这份礼物送给忙了一年的父母,或者那个总是把家里饭局弄得热热闹闹的朋友,最好坐下来慢慢拆绳、慢慢敲壳,聊聊各自的近况,别着急
我更在意的是,我们能否在“吃得好”和“治理好”之间找到一条中线
在国内,不鼓励私捕乱放,不要打破养殖的生态平衡;
在国外,尊重当地法规,不把家乡的习惯强加在他人的河道上
这只蟹的命运,其实是一张跨越国境的考题
有时候,爱一口蟹黄也可以很克制:克制的是对规则的敬畏,对环境的体谅,对他人生活方式的尊重
当新闻里说比利时又多抓了几万只,我想的不只是“厉害”,还有那条河能不能早点喘口气
当我们这边说今年产量更好,我也希望这份丰收是在更稳的生态、更清晰的标准之上
总结一句:吃蟹的快乐要建立在规则之上,保护与尊重是配得上满黄满膏的底味
中秋要到了,如果你已经选好那一篓,记得给家里人发个消息,说今晚早点回,热茶先泡上,蟹从蒸笼里起的一刻,才是这个季节最安心的香气
而在远方,那些河道里的陷阱还在工作,愿它们的努力也能换来一个更安静的秋天
信源资料安徽商报:《大闸蟹在国外泛滥成灾:美国一男子玩螃蟹被儿子报警 比利时诱捕300万只》-2025年9月29日法治日报:《大闸蟹开始上市 产量质量双丰收满黄满膏成趋势》-2025年9月24日环球国际:《大闸蟹疯狂入侵欧洲水系 德国试化 “蟹灾”》-2025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