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汉,卫青与霍去病,这舅甥二人,虽出身卑微,为大汉王朝的疆土稳固和民族尊严立下了不朽功勋。
一、坎坷出身,崭露头角
卫青,字仲卿,河东郡平阳县人。他的身世颇为坎坷,是平阳侯曹寿家中的一名骑奴,母亲卫媪是平阳侯曹寿家中的女仆。卫青的童年在苦难中度过,他曾回到生父郑季家中,但郑季及其家人将他视为奴仆,让他去放羊,受尽了欺凌与虐待。然而,艰苦的环境并未磨灭他的意志,反而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随着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刘彻看中并选入宫,卫青的命运开始出现转机。他进入建章宫担任侍卫,一次偶然的机会,汉武帝刘彻发现了卫青的骑射才能和沉稳果敢的气质,便对他委以重任。公元前 129 年,匈奴南下进犯上谷郡,汉武帝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与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兵分四路迎击匈奴。初次出征的卫青,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天赋,他率领一万骑兵,深入敌境,直捣匈奴圣地龙城,斩首和俘虏匈奴七百多人,取得了自汉初以来对战匈奴的首次胜利。这一役,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汉军的士气,也让卫青崭露头角,被汉武帝封为关内侯。
霍去病,是卫青姐姐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他同样出身低微,在世人异样的目光中成长。但霍去病自幼便展现出对军事的浓厚兴趣和过人的天赋,他勤奋好学,骑射技艺精湛。公元前 123 年,年仅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出击匈奴于漠南。在战场上,霍去病胆识过人,他率领八百骁骑,远离大军,深入敌境数百里,如同一把利刃,直插匈奴心脏。此役,他斩获敌人两千零二十八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还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凭借着这场辉煌的胜利,霍去病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一颗耀眼的将星就此升起。
二、战功赫赫,威震匈奴
卫青凭借龙城之战的胜利,赢得了汉武帝的信任和重用,此后更是屡立战功。公元前 127 年,匈奴集结重兵进攻上谷、渔阳。汉武帝派卫青率大军出击,目标是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卫青采用 “迂回侧击” 的战术,率领四万大军迅速攻占高阙,切断了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与单于王庭的联系。随后,他又挥师南下,对匈奴形成包围之势。此役,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成功收复河套地区。汉武帝在此设置朔方郡、五原郡,并迁徙十万人定居,为汉朝建立了反击匈奴的重要前方基地。卫青因功被封为长平侯,加封食邑三千八百户。
公元前 124 年,匈奴分三路大举南下,爆发漠南之战。卫青率领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兵,乘夜奔袭匈奴右贤王部。右贤王毫无防备,仓促之间只带了数百人突围北逃。汉军大获全胜,俘虏匈奴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达千百万头。汉武帝得知喜讯后,欣喜若狂,特派使者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统帅六师,并加封食邑六千户(《汉书》记载为 8700 户),所有将领皆归其指挥。卫青的三个儿子也因父亲的战功被封为列侯。此后,卫青又多次出征,元朔六年(公元前 123 年)春、夏,他两次率领十万骑兵出击匈奴,歼灭匈奴军过万。卫青一生七次出击匈奴,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深受将士们的爱戴和敬重。
霍去病在获得冠军侯的封号后,并未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而是继续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创造着更为辉煌的战绩。公元前 121 年,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浑邪王、休屠王部。在春季的战役中,霍去病率领一万劲骑,深入匈奴境内一千余里,一路势如破竹,扫除匈奴五个部落王国,歼灭匈奴军八千九百余人,还缴获了匈奴祭天金人。夏季,霍去病再次出征,与公孙敖等将领分兵合击匈奴。虽然公孙敖迷路未能按时与霍去病会合,但霍去病毫不畏惧,他独自率领军队,穿越沙漠,深入敌境,与匈奴展开激烈战斗,歼敌三万余人,俘虏匈奴王五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一百二十多人。同年秋,霍去病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他果断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使得浑邪王得以率四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西域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发动了规模宏大的漠北之战,旨在彻底歼灭匈奴主力。卫青与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步兵转折踵军数十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他指挥若定,率领汉军如猛虎下山般勇猛冲击匈奴阵营,歼敌七万零四百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随后,霍去病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并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别称或曰即今俄罗斯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元气大伤,远遁漠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汉朝北方边境得以长久安宁。霍去病也因这场战役的卓越战功,加拜大司马骠骑将军,与卫青同掌军政。
三、甥舅情深,共铸辉煌
卫青与霍去病虽为舅甥,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亲如父子。霍去病自幼丧父,在成长过程中,卫青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悉心的教导。卫青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军事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霍去病,培养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而霍去病对舅舅卫青也极为敬重,视他为自己的榜样和人生导师。
在战场上,甥舅二人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他们的军事风格既有相似之处,又各有特点。卫青用兵沉稳,善于把握战机,注重战略布局,以稳健的战术取得胜利;霍去病则勇猛果敢,敢于冒险,擅长长途奔袭和快速突击,常常出其不意地给匈奴以沉重打击。在漠北之战中,卫青和霍去病兵分两路,各自为战,却又遥相呼应,共同对匈奴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他们的紧密合作,使得匈奴在汉军的猛烈攻击下,毫无还手之力,最终遭受重创,从此一蹶不振。
除了在军事上的默契配合,卫青和霍去病在为人处世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虽然战功赫赫,位极人臣,但都为人谦逊低调,不居功自傲。卫青从不结党营私,不养士(门客),他认为作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职,尽心尽力为国家效力即可。霍去病同样如此,他一心只为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将个人的荣辱得失置之度外。汉武帝曾为霍去病修建豪华府第,霍去病却拒绝接受,留下了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的千古名言。这种高尚的品德和家国情怀,使得他们在朝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也为后世所敬仰。
四、英年早逝,精神不朽
然而,天妒英才,霍去病在年仅二十四岁时便因病去世。他的离世,让汉武帝悲痛万分,汉武帝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为霍去病送葬,并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以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霍去病虽然生命短暂,但他的军事成就和精神却永远铭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为汉朝开拓了广阔的疆土,保障了边境的安宁,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那句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的豪言壮语,激励着无数后世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尊严而奋勇拼搏。
卫青在霍去病去世后,继续为汉朝的边疆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卫青也逐渐年迈。公元前 106 年,卫青病故,汉武帝为纪念他的彪炳战功,在茂陵东北修建了一座阴山形状的墓冢,“起冢象庐山”,谥号为 “烈”。卫青一生南征北战,为汉朝的军事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从一个出身卑微的骑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一步步成为了西汉军队的最高统帅,他的奋斗历程堪称传奇。他不仅为汉朝抵御了匈奴的入侵,还培养出了霍去病这样杰出的军事将领,为汉朝的军事人才储备做出了重要贡献。
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位西汉时期的杰出将领,他们以非凡的军事才能、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共同铸就了大汉王朝的辉煌。他们的故事,是一部充满热血与激情的英雄史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图文打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