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2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做出一个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同时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此事让很多人都疑惑不解,甚至有不少人提出异议,他们认为要进行国家经济建设,铁道兵部队一定得保留,但对此邓小平的态度非常坚决——一定要裁减铁道兵。
“铁道”凸显问题
邓小平会坚持让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其实与1975年整顿经济有关。当时邓小平就是选择了以铁路为突破口,提出裁减铁道兵员额,将节省下的军费投入铁道建设,保障经济发展。
邓公指出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主要有三个特点:高度集中、是国家发展的大动脉、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如果铁路出问题,整个国家的经济都会受到影响。通过开会探讨,中央军委拟定将铁道兵保留14万人,并入铁道部。这些人员不计入军队定额,工作期间所需费用计入国家工程费用。
这个方案被提出后,大量铁道兵团的同志表示反对,不过因为有邓小平的支持,铁路整顿还是开始了。只是在整顿期间,工作人员遇到了不小的阻力,部分地方铁道部的领导仗着自己的背景,不断制造麻烦,妨碍铁路整顿。
裁军势在必行
虽然后来在邓小平的主持下,铁路整顿逐渐看到成果,但邓小平清楚,想要国家经济发展顺利进行,整顿铁路还不够,裁减铁道兵只能保证铁路方面不出问题,除此以外军队也一定要做出相应改革,因为冗余的军队同样会拖累国家经济。
这一年,邓小平指出当时中国军队存在的重要问题:肿、散、骄、奢、惰。其中“肿”是当前要处理的第一大问题。
后来经过3年的总结与实践,邓小平在1978年5月,再次强调了这五个问题,并且在这一年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提出,
“国防地核军队建设要腾出力量支援国民经发展,”
同时他补充说:
中国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军队建设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重大改革。
于是以“消肿”为突破口,大规模裁减军队员额、推进精兵之路的军队改革开始了。1982年,在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主持下,
“军委各技术兵种裁剪合并为总参谋部的兵种部,铁道兵部队则集体转业到铁道部。”
安排铁道兵转业
在得知铁道兵部队需要集体专业的时候,时任铁道兵团司令员的陈再道很难接受,他甚至一度以为这是一个误会。他亲自写了一封信给邓小平,简述多年来铁道兵们做出的贡献,希望他能够改变这个政策。
陈再道表示,中国铁道兵团自1936年由铁道大队改编而成,一直努力保障着战时运道路的通畅,同时在破坏敌人运输补给线作战中也居功厥伟。
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爆发,铁道兵们轮番上阵,不断抢修被炸毁的“铁路”,做到了“随炸随修”,其中在反“绞杀战”中,如果没有铁道兵,志愿军可能会在美军的封锁下出现更为惨重的伤亡。
进入1953年年初,铁道兵团更是利用短短2个月的时间,抢修了129千米长的山城铁路。
当时的铁道兵团面临着极其严峻艰苦的抢修环境,同时还要防备敌人不定时不定期的轰炸和偷袭,但在这种情况下,铁道兵团依旧没有放弃,联合朝鲜铁道部队等,创建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美援朝结束后,铁道兵还参加了朝鲜北部铁路的修复建造工作,同时在此后的多年时间里不断发展完善。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铁道兵先后参加52项国家大型建设工程,新建铁路12593千米。不管是抗洪抢险还是抗震救灾,铁道兵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
让这样一支军队集体转业,也难怪陈再道会提出异议。他带领铁道兵团多年,对铁道兵团的将士们有很深厚的感情,陈再道无比担心他们转业后,生活会受到影响,同时也担心没有铁道兵团后,国家的铁道建设会出现问题。
邓小平收到陈再道的信后,详细说明了裁撤铁道兵的原因。一是当时中国铁路需要一支现代化的建设团队,这个团队需要有更加高效的铁路建设技术,但铁道兵团的人员规模实在是太大了,这就阻碍了铁路建设方面的技术创新。
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整体规模非常庞大,这给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深重负担,所以裁撤军队非常有必要,当时不仅仅是铁道兵团,军队中的其他兵种也有所调整和裁减。
最后邓小平安慰陈再道说,自己会做好安排,让离开的战士们回到家乡后也能有一份好工作。
而面对包括陈再道在内的提出异议的众人,邓小平也郑重回复:
“打起仗来,铁道部都是铁道兵!”
不得不说邓小平的这个答案很高明,这相当于给了大家一个保证,铁道兵团裁减,并入铁道部已成定局,但是国家不会因此忘记铁道兵,铁道兵的功绩任何人无法抹消。
倘若有一天国家需要,兼容铁道兵的铁道部将会是全新的、更加厉害的“铁道兵”,为国家继续做贡献。
众人此时也都想明白了,他们清楚“裁减铁道兵”的决定是正确的,所以时任铁道兵团司令员的陈再道带着邓小平的指示,来到铁道兵团亲自安排了裁军任务。
铁道兵们固然不舍,可也坚守着军人的天职。将近1/3的铁道兵战士把身为铁道兵的荣光藏了起来,转身投入平凡的生活中。
裁军仍在继续
大量铁道兵的顺利转业,也为其他兵种的员额裁减打下了基础。1975年时我军员额高峰时期多达600余万,随着铁道兵等兵种的“消肿”,发展到1985年时,我军部队保有400余万战士。
但邓小平依旧觉得部队员额有些冗余,故而在1985年5月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减少员额100万”。
军委扩大会议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照机关-部队、院校-保障单位的顺序,组织性地实施了百万大裁军。经过2年左右的努力后,我军顺利完成了百万大裁军的任务。
总体来说,82年的铁道兵裁减为此次百万大裁军开了一个好头,而百万大裁军的成功,也标志着我军正在一步步向现代化强军目标挺进。